是时候聊一聊脂肪了。 我要说的不是那些堆积在皮下、随着你的每一次跳动而上下抖动的物质,而是你从沙拉调味品、吐司抹酱(实际上它们可归属于同类)这样的食物中摄取的物质。 关于脂肪,每个人都多少有做了解,但不幸的是,很多人只知道关于脂肪的谬误。脂肪又分不同的类型。当你说起脂肪的时候,应该先明确你所说的具体是哪一类脂肪。当然,十分值得注意的是,你吃下去的所有含脂肪食物实际上都包括了全部类型的脂肪!差别只在所含每种类型脂肪的比例! 接下来我尽量给到细致的解释,帮助你理解关于脂肪的基本知识,与此同时努力不让文本显得枯燥而失去了你的关注。祝我好运! 当然了,如果你想跳过下面内容,直接看结论,你也可以滚动屏幕,在文章末尾先睹为快。 脂质假说 故事还得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说起,当年一位叫Ancel Keys的研究者提出了现在我们知道的脂质假说。这一假说认为饮食中的高饱和脂肪与胆固醇会导致心脏疾病。 但是,很多别的研究者对此假说提出质疑,而且提供了很多结论相反的科学研究作为依据。然而,彼时的大众媒体已经将这一假说传遍了全美国,而且很快传到了全世界,等于向全世界的人宣告,吃太多饱和脂肪会导致动脉栓塞,引起心脏病发。 我们先插入一段科学介绍,再回来接着讲这个故事。 脂肪(或者脂质)的化学机制 脂肪有很多类型,你可能已经知道了,有一些类型的脂肪比其他类型更健康。有些类型的脂肪被应用于机器,让机器运转更顺滑。有些类型的脂肪则被人体使用,参与维持人的生活和生存。这些物质都可以统称为脂肪、脂肪酸、油脂或者脂质——这些词意思相近,而且在本篇文章中,我会将它们当做同义词使用。 不同类型脂肪酸的化学结构是相似的,包括一条由碳原子结成的化学链,每个碳原子顶部或者底部连接着氢原子,这条链有头(一个甘油分子)有尾。不用深究这条链的头和尾,因为比它们更重要的是链上的碳原子和氢原子。 对脂肪酸分类有两种主要方法: 按化学链长度分类 短链 中链 长链 按饱和程度分类 饱和脂肪 不饱和脂肪--1 单不饱和脂肪 --2

Read more0

跟看起来比你更健康的小伙伴一起做高强度间歇训练,这情景有点像刷微信朋友圈,放眼望去全在晒优秀。朋友圈里的好友们,不是去新餐厅打卡,就是参加某新酒店的开幕式,不是晒海外度假,就是晒美食佳肴。 总之除了你,所有人都过得很好! 首先希望你明白,全世界除了你以外的人都生活美满是不可能的。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积极阳光的时刻,也有灰霾低沉的瞬间。社交媒体上,人们只喜欢分享自己的精彩,没人愿意显露自己的颓唐。这些举动并非出于恶意,只是容易让观者误会,以为看到的就是全部,以为所有人都比自己活得精彩。 在Olive

Read more0

你我之间,没有那么不同。 还没开始锻炼呢,光是敦促自己走到健身房的这段心路历程就足够虐了!鼓励自己迈开脚步的过程如此令人不快,即使是平日高度自律、高度专注的人也有“败下阵来”的时候——包括我也是。 我也不总是处在巅峰水平。 进入冬天,我总是肌肉力量下降而脂肪增多。但是我已经学会了接受现实,那就是我的身体状况会经历波动起伏。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,明明决定了今天训练,却因为对明天抱有幻想而选择拖延,并为此后悔不迭。我们往往期待明天: 我会从甜美充足的睡眠中醒来 我会吃得更健康 我会有更充裕的个人时间 我的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 我会更有干劲儿 像这样的幻想太多,不胜枚举... 我也像你一样,越看着这些幻想越是内疚,因为我们都知道,这些幻想全都毫无意义。 在这个寒冷、黑暗、潮湿的季节,走向健身房要拾起全身力气,平时的日常活动也要消耗更多体力,这个情况下,身体往往容易感到难受和莫名的酸痛。在这种天气里从事体力活动简直就是反人类嘛!我们难道不应该在冬季存储热量么? 答案是“Yes”——假如你是一只生活在野外、饥肠辘辘的动物的话。 幸运的是,我们不愁饿肚子(有些人甚至吃得太好了!),住在有制暖设备的相对舒适的房间里(“相对”可是一个好词儿),周围存在过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因素(电视、手机、游戏、BED等等)。 这么看来,前面那个问题,回答就应该是“No”了。我们不再需要在冬天存储能量,因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够提供我们充足的热量(食物当中的脂肪和糖类),导致我们一个个变得软绵绵而且懒洋洋。 所以,我还是要敦促自己训练,即便是面对和朋友出去聚餐或者在家看电视剧的诱惑,我也毅然决然,因为我知道: 我的小小虚荣心使我追求好看的外表 如果我把训练拖到明天,我将不会更有干劲儿,而是会更不情愿 我的身体健康离不开有规律的训练 我的意志力会变得更强 训练过后我会更有精神,而不是无精打采

Read more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