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你的生活习惯是很困难的。 以好习惯来替代坏习惯,这个挑战看起来令人望而却步。大多数人认为忍住不做“坏习惯”而开始朝“好习惯”改进,这需要超高的意志力。 但总有办法让事情变得容易点——很简单、很容易、而且有很大影响力。 那就是拥有一个支持你改变的社交圈。 在《幸福的优势:积极心理学的七项原则提升职场表现、给成功加油》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个例子: “由经济学家Bruce Sacerdote做的一项关于达特茅斯大学学生的研究就说明了这个影响力。他发现低绩点的学生与高绩点学生同住一个宿舍后,他们的平均分数提高了。根据研究人员发现,这些学生“似乎以好或不好的学习习惯互相影响对方——所以绩点高的学生会提高低分数室友的平均绩点。” 我们都乐意认为自己有坚强意志力或其他长处,来实现我们想要做的改变——也就是说,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——我们是命运的主宰者。 不幸的是,情况并不完全是那样。 残酷的真相是,我们都受制于现实环境。我们的周遭环境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能影响我们。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,它都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我们的习惯。有很多研究表明我们平时做事大多是出于习惯,胜过于我们真正想做的事。 Charles

Read more0

  本次“错误观念”博客系列的主题是:如果一个人不胖,那这个人就很好、很健康,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东西。 这是个特别危险的错误观念,因为这是与直觉相反的、并且误导了很多人去过一种糟糕的生活,因为他们的身体并没有给他们任何负面的反馈。 当人们吃得不好又不进行锻炼时,他们很容易变得更胖。他们站在镜子前很明显地看到,衣服紧了,腰带需要松几个口子。但也有一部分人,他们的身体并不是这样反应的。我肯定你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:他们吃了无穷无尽的食物,可就是不见长一点肉。 现在这些瘦子们开始相信他们也许拥有某些基因上的优势,让他们可以尽情吃喝、又不会对健康有负面影响。虽然这是可能的,但更大一个可能性则是他们患了一种名叫“TOFI”的病症:外面瘦,里面胖。 我从科学角度讲得更深一点(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科学分析),人们应该知道有两种不同种类的身体脂肪: 皮下脂肪 – 皮肤表面下方的脂肪,也是能直接观察到的脂肪。 内脏脂肪 –

Read more0

我打赌你肯定没睡够。   我们应该睡更多的时间。大部分人的平均睡眠时间都不够——特别是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人,经常玩命地工作也玩命地玩。再加上运动得不够多、吃得不够好、又太贪杯(而且还是假酒)——这听起来简直就是自我毁灭。 你就像一根两头都被点燃的蜡烛一样,快速地在燃烧自己的生命…… 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,他们建议的睡眠时间如下: 新生儿(0 – 3个月):睡眠时间范围应缩短至每天14 – 17个小时(目前是12 – 18个小时)。 婴儿(4 – 11个月):睡眠时间范围应扩大2个小时,为12 – 15个小时(目前是14 – 15个小时)。 幼儿(1 -2岁):睡眠时间范围应扩大1个小时,为11 – 14个小时(目前是12 – 14个小时)。 学龄前儿童(3 – 5岁):睡眠时间范围应扩大1个小时,为10 – 13个小时(目前是11 – 13个小时)。 小学生(6 – 13岁):睡眠时间范围应扩大1个小时,为9 – 11个小时(目前是10 – 11个小时)。 青少年(14 – 17岁):睡眠时间范围应扩大1个小时,为8 – 10个小时(目前是5– 9.5个小时)。 年轻人(18 – 25岁):睡眠时间范围应为7 – 9个小时(新增年龄段)。 成年人(26 – 64岁):睡眠时间范围没有变化,仍然是7 – 9个小时。 老年人(65岁以上):睡眠时间范围应为7 –

Read more0

你喜欢住在上海吗?   这篇文章实际上摘自我之前另一篇博客,那时我还没真正开始在网站上写博客。所以如果你觉得看着眼熟,那是因为你读过了(你能好好读我的email真是太好了)!我这次略作修改,重新写给大家看,因为我觉得现在是个重提旧话的好时机。 我前两周暂离上海,因此我有时间好好回想我在上海的生活。特别是当别人问我喜欢上海什么的时候。我在上海生活近7年,对于生活在上海这个话题有了成熟的看法,因此我想我可以聊得比较准确,并且以我的亲身经历为证。 如果你一直保持关注我的最新动态,你就会知道我几个月前参加了一些由加拿大举办的活动。我通过这些活动认识了许多很棒的人。在大家互相认识时,难免会问“你在上海多久了”之类的问题。对于外国人来说,7年时间算是长了吧,可是我遇到了居然超过10年的!之后的讨论通常是“你真的喜欢这里吗?加拿大岂不是更漂亮!香港也更好啊!”之类的。这时我不得不进行一番“好和坏”的辩论,说实话当你说了超过50次之后会觉得非常无聊。好吧,现在我有个新视角供大家分享。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苦苦寻找答案,然而我很幸运地在网上找到了下面这段引文,它很好地抓住了我的内心感受: 此书的链接: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: The Natural History of

Read more0